常吃海鲜就不用补碘?福建疾控中心用数据告诉你真相
秋风起,开渔忙。海鲜最近福建人的不用补碘餐桌实现“海鲜自由”啦。多汁的福建海蛎、鲜美的疾控据告带鱼、肥嫩的中心黄花鱼……一口下去全是大海的鲜味。与此同时,用数一种关于海鲜补碘的常吃说法又出现了——“我们经常吃海鲜,不需要吃碘盐”。海鲜但经常食用海鲜真的不用补碘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吗?福建疾控中心专家用科学监测和数据跟大家说清楚:“吃海鲜=不用碘盐”真的是个大误区!
根据福建省近年开展的福建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显示,儿童、疾控据告成人及哺乳妇女的中心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范围,但孕妇群体的用数碘营养水平仍略低于推荐标准。这一现象提醒我们,常吃即使是在海鲜消费较多的沿海地区,碘摄入问题仍不容忽视。
那么,海鲜的碘含量究竟高不高?数据显示,海带(2950微克/100克)、紫菜(4323微克/100克)和海草(15987微克/100克)确实是碘含量高的食物。
但人们日常食用的大部分其他海鲜,如海蛎、带鱼、黄花鱼、鱿鱼等,碘含量其实并不突出:带鱼约为40.8微克/100克,大黄鱼14.9微克/100克,甚至不足鹌鹑蛋(233微克/100克)和牛奶(20微克/100克)的水平。
事实上,除了少数几类“高碘选手”,大部分海产品的碘含量与常见的肉蛋奶类相差不大。值得注意的是,海带、紫菜等虽然含碘量高,但实际食用频率和数量有限。例如,很多人并不会每天食用海带,每次摄入量也远低于100克。
再看膳食结构。根据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推荐的一天饮食摄入情况,一位25岁男性每日通过食物天然摄入的碘为67.5微克(烹调的损失率约为20%),远低于成人每日120微克—600微克的推荐摄入量。即便加上经常食用海鲜,也难以弥补这一缺口。而如果每天摄入5克加碘盐(约提供100微克碘),碘摄入水平则可达到适宜范围。
因此,“经常吃海鲜就不需要吃碘盐”是一个认知误区。在当前饮食结构下,碘盐仍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(包括沿海地区)膳食碘的重要来源。除甲状腺疾病患者需遵医嘱控制碘摄入外,绝大多数人需要长期食用碘盐。 (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)
- ·零跑汽车成失信被执行人,回应:款项已支付,积极解决车辆过户问题
- ·一季度全省“五个一批”综合考评 泉州位居第二
- ·Giorgio Armani先生的最后一场秀
- ·泉州市中考中招、体育中考政策出台
- ·泉州市关工委筹集102万元助学金 近200名困难大学生获资助
- ·泉州市场监管局:已对仿冒华为企业立案调查
- ·严查!鲤城交警24小时内连续查获5部超员车辆
- ·3月25日至4月14日期间 泉州宏福园清明祭扫必须提前预约
- ·冲刺港股,岚图汽车能否给出高端新能源市场的“新答案”?
- ·云南假期官宣:宋文斌被查
- ·上了年纪的女人秋天选“外套”,记住这3上关键点,时髦显瘦
- ·男生是不是“渣男”,看这些特征一目了然?
- ·霍福德渴望成为勇士冠军拼图 豪阵最大隐患是什么
- ·泉州市各地举行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红色传统
- ·小米SU7“自走”真相:手机误触,非车之过
- ·上年纪的女人别买太多衣服,初秋有这三种就够了,时髦还显瘦